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世界观察:探索超大型城市未来路径 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成都将如何发力?
来源:封面新闻     时间:2023-04-09 19:12:17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摄影报道


(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成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下的超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如何发力?

4月9日一早,成都市政府与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共同召开成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国内城市领域诸多专家在此齐聚,为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脉支招”。

座谈会现场

点题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需提升成都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全国地位

何谓高质量发展?应怎么判定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走高质量发展路径、应该怎么样走?在座谈会上,专家们的发言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伟光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量的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转向质的提升。因此,我国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后,其发展必然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会上,王伟光提出了“研究制定和实施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的战略方案”的建议。他说,成都应聚焦市情实际,以公园城市为底,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抓住构建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机遇,着力绿色产业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和包容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成都建设成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

座谈会现场

在发展路上,我们应如何衡量是否达到了“高质量”?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我们要认定一个重要标志:成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提高了。

据此,杨伟民提出了四条路径。即,坚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让成都经济跨入全国前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让成都成为消费之都;营造勇于创新的体制环境,让成都成为创新之都;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让成都成为优雅的公园城市。

“成都是近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大家为什么愿意来成都就业生活?因为这里能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消费环境更好、自由度更好、成本更低。为扩大内需,从长远看,应实行鼓励支持中高端消费的政策,从而实现生产、分配、消费的良性循环。”在提升消费方面,杨伟民建议,成都破除有关方面的政策性约束,通过扩大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吸引全国中高端收入群体来消费,从供需两端来拉动成都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讨论发言环节

路径

从规模扩张转向能级提升

提效增质 发挥城市创新策源功能

如今的成都,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要素丰富、历史底蕴厚重、经济实力强大、地方个性鲜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际化大都市。

今后,成都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大都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成都应突出两个战略方向。

“成都要由规模扩张转向能级提升,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以前,我们‘往大做’是很了不起的,但接下来如何‘做强’?我认为,要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引领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成都是为数不多聚集了众多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大城市,接下来,如何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就显得很关键。”

“成都还要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全球优质、高端的要素资源,深化成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推动更多产业进入国际前沿地带。过去几年,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与一些门户城市相比,还存在着提升的空间。”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成都如何在创新、开放上做实做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从创新生态、实体经济角度作了发言。他指出,成都要打造具有良好创新生态的公园城市。“怎么判断创新生态的好与不好?我们从主体、结构、要素、数量四个维度来看。成都目前在引领性创意型大企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大学等方面的数量上来说,相对不足。另外,还要从总体上提高创业创新型要素和机构的比重,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王昌林认为,成都还应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公园城市。目前,成都存在制造业占比不够高、稳定性不够好等问题,下一步应有针对性地打造产业生态体系。“要着力进行产业转移、人才引进等,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的森林。”

标签: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